`
  
  
民国早期福禄寿三星之福星
  
  

  

  

瓷器上的福建会馆款最早为清末福建人游长子与陈山东的雕塑瓷款。 景德镇福建会馆旧址位于中华南路,南临周路口,北邻窑弄里。该会馆又称天后宫。天后(真名林默) 是福建人民心中女神,人们尊为妈祖。据传,康熙年间,有位经销古陶瓷的豪商在海中遇险,由于“天后娘娘”神力佑护,才化凶为祥。为答谢“天后”,瓷商捐巨资在景建造福建会馆。

清康熙年间,景德镇御窑厂的恢复,带来了民窑的繁荣,瓷器的销售也随之兴旺发达,九域瓷商纷之沓来,较早建造的福建会馆更是古陶瓷运往海外的一个集散地。

后来,福建瓷商全部安营扎寨该馆,甚至其他省市的瓷商也居住福建会馆。福建福州府候宫县人氏游长子在清末时,与师友陈山东来到江西临川、于都等地,以雕塑、泥捏为生。辛亥革命后,游、陈二人来到景德镇,定居福建会馆,从事瓷雕艺术,毎器一出,名誉中外,其精品背后盖有“福建会馆”或“景德镇福建会馆”印章。

1977 年拆除该会馆时,意外发现两个印盒,上写“乾隆甲寅年十二月新建后殿”,并有会首、管事姓名。由此可以推理,福建会馆建造时间应在清乾隆年间前。

福建会馆为宫殿式格调,雕刻艺术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。会馆大厅用斗拱组成建筑结构藻井,线条流畅精细,图案以大海、浪涛、帆船为主体,显示了沿海人民不惧风险,与惊涛骇浪搏击的豪迈气势。

  福建会馆的大厅为议事厅,这是最庄重的地方。正殿供有“天后娘娘”雕像,后殿摆放牌位,并有“顺风耳神”和“千里眼神”的雕像,祈祷庇佑航海平安吉祥,一路风顺。厅前有口古井,井水一年四季清澈洁净,专供会馆人员饮用。

  会馆大厅两侧两根屋柱足足高5 米多,粗需一人双手合抱,朱红色柱子上浮雕一条尾朝上,头朝下的“蛟龙”,两条盘绕在柱的“蛟龙”全身金黄色,活灵活现,有呼之欲出之感。见过这“蛟龙”的人们,无不赞叹鬼斧神工的技艺,无不为“蛟龙”的神韵叫绝。而让人疑惑不解的是,这两条“蛟龙”各被砍了七八处,留下累累伤痕。这究竟是何人所为?这有段传说,1853年,太平天国军攻克景德镇,部分太平军驻扎在福建会馆。有百姓把福建会馆的两条“蛟龙”传说得神乎其神,说“蛟龙”会在夜深人静时,离柱而飞,下河饮水……太平军一听怒不可遏,在封建社会人们的头脑中,一直把“龙”视为真命天子。这“龙”复活,意喻清朝不亡,皇上不倒,愤怒的太平军挥起利刄将“蛟龙”砍斩。







© Copyright 2015 马健-北美网上展厅策划